本網綜合 Zhang Yan, Qiaoyi Li and Brenda Goh 報導 中國汽車製造商正加大向歐洲出口混合動力汽車的力度,並計畫向這一重要市場推出更多車型,這暴露了歐盟電動汽車關稅計畫的局限性。
歐盟最新的電動汽車關稅旨在保護其汽車產業免受大量廉價中國進口汽車的衝擊,但不適用於混合動力汽車。分析人士說,這可能會使中國頂級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等主要品牌繼續在該地區擴張。
一些製造商還將生產和組裝轉移到歐洲,以降低關稅成本。
Counterpoint研究公司的分析師穆圖紮·阿裏說:”增長的原因是中國原始設備製造商轉向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以此規避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BEV(電池驅動的電動車)徵收的新關稅。”
他預計,今年中國對歐洲的混合動力汽車出口將增長 20%,明年的增長速度將更快。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徵收高達45.3%的關稅已於10月底生效,以反擊歐盟委員會所稱的不公平補貼,這些補貼幫助中國創造了每年300萬輛電動汽車的剩餘產能,是歐盟市場規模的兩倍。
數據顯示,從2023年10月開始的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的反補貼調查,以及中國經濟放緩導致的汽車銷售放緩,導致一些汽車製造商改變了他們的歐洲戰略,更加注重混合動力汽車的出口。
混合動力汽車以汽油和電力相結合的方式運行,越來越受到歡迎,因為買家認為混合動力汽車是全燃和全電動汽車之間一種經濟實惠的折中方案。
中國乘用車聯席會的數據顯示,從7月到10月,混合動力車對歐洲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兩倍多,達到65,800輛,扭轉了直到今年年初和2023年之前銷量一直下滑的趨勢。
這使得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傳統混合動力車的出口量占第三季度中國對歐汽車總銷量的18%,比第一季度的9%翻了一番。然而,電動汽車的出貨量比例卻從同期的 62% 降至 58%。
這一趨勢可能會進一步增強。
分析師說,中國去年憑藉電動汽車的優勢,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目前正在加大出口力度,以解決國內產能過剩問題。
鑒於美國和加拿大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100%的關稅,歐洲也是中國汽車製造商最明顯的出路之一。
歐盟委員會沒有立即回復就中國混合動力汽車進口量增長發表評論的請求。
更多混合動力車型
中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可能會顛覆由歐洲和日本公司主導的歐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因為在通貨膨脹加劇的情況下,人們對燃油經濟性更好的經濟型汽車的需求不斷增長。
比亞迪在歐洲推出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Seal U DM-i,向大眾和豐田發起挑戰。
該車型售價 35,900 歐元(合 37,700 美元)起,比大眾最暢銷的 PHEV 車型 Tiguan 低 700 歐元,比豐田的 C-HR PHEV 便宜 10%。
據中國官方媒體《中國汽車報》報導,大眾還考慮在匈牙利工廠生產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
Automotive Foresight 的董事總經理 Yale Zhang 說:“隨著中國汽車製造商為歐洲帶來對成本敏感的消費者更實惠的選擇,該細分市場可能會有更大的增長潛力。”
上汽集團對歐盟的電動汽車出口面臨 35.3% 的最高附加率,該公司已表示計畫向歐洲市場推出配備各種動力總成系統的產品。
吉利汽車是中國銷量第二大的汽車製造商,上個月在歐洲推出了其品牌 Lynk & Co 的新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吉利汽車表示,最近全球汽車製造商在全球市場上越來越多地推出電氣化混合動力車型,這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和購買趨勢。
今年,日本汽車製造商也在利用歐洲傳統混合動力車的增長,解決在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
今年前九個月,本田在中國的汽車銷量下滑了 29%,該公司從中國向歐洲出口了兩款傳統混合動力汽車、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一款純電動汽車。
雖然中國出口量的增加可能會引發歐洲混合動力汽車市場激烈的價格競爭,但一些專家警告說,中國企業可能會更加小心謹慎,生怕引發新一輪的歐盟關稅。
“如果比亞迪以2萬歐元的價格把秦Plus帶到歐洲,我相信會引發另一場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