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在國家林草局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林草局改革發展司司長王俊中表示,近年來,中國林草部門深入踐行大食物觀,持續推進森林“四庫”建設,大力發展森林食品、林下經濟,不斷提升森林食物供給能力。
“發展森林食物,不與糧爭田、不與農爭地,兼具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是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王俊中表示,森林是集水庫、糧庫、錢庫、碳庫於一身的大寶庫。中國具有食物生產功能的樹種有幾百種,森林就是一個巨大的“糧庫”。
近年來,國家林草局出臺了《林草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全國林下經濟發展指南(2021—2030年)》,組織編制油茶、榛子、仁用杏等發展指南,明確主要森林食物產品的發展方向、區域佈局和重點領域,指導各地依託優勢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森林食物。
他介紹,目前,中國以油茶、核桃、油橄欖等為主的木本油料林,面積1.8億畝,油料產量968萬噸;以板栗、棗、松子、仁用杏等為主的乾果面積1億多畝,產量1400萬噸;以蘋果、梨、柑橘等各類水果種植面積近2億畝,產量1.9億噸;以竹筍、香椿等森林食品種植面積約7000萬畝,產量1200多萬噸;以茶葉、咖啡等木本飲料種植面積約5200多萬畝,產量350萬噸;以花椒、八角、肉桂等木本調料種植面積約3200萬畝,產量190萬噸。
王俊中說,油茶是中國傳統木本油料樹種,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南15個省(區、市)、約800個縣。截至2023年底,全國油茶種植面積已達到7300萬畝左右,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的縣有200個,茶油年產量80多萬噸,約占國內食用植物油產量的7%,成為食用植物油消費量前10位的油種。
江西省林業局副局長楊皓表示,江西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動實施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畫,創新推出時間長、利率低、額度大的“油茶貸”,積極統籌國家儲備林、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鄉村振興等專案資金86億元支持油茶產業發展。
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採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等內容為主的林下經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森林食品,是山區林區重要的綠色富民產業。在政策引導上,王俊中表示,國家林草局鼓勵利用商品林地高效發展林下經濟,在符合公益林生態區位保護要求和不影響公益林生態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資源,適度發展林下經濟。將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納入國家發改委發佈的《綠色產業指導目錄》予以支持。各地黨委、政府持續加大扶持力度,20多個省(區、市)出臺了專門的指導性檔和扶持政策,設立林下經濟專項扶持資金。
森林食物以其健康、天然、多元等優勢,不斷豐富著人們的“米袋子”“油瓶子”“菜籃子”“果盤子”。其各省好經驗、好做法,為林下經濟發展添動力、增活力,推動山區林區“含綠量”“含金量”同步提升。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丁鯤介紹,雲南省85%的區域都有核桃種植。截至2023年,核桃種植面積4300萬畝,乾果產量198萬噸、綜合產值588億元,惠及2000多萬農村人口。雲南已查明的野生菌資源有882種,占全國的91%。雲南堅持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相結合,比如,楚雄南華縣五街鎮率先實施“包山撿菌”制度,形成了“封山育林育菌七不准”等村規民約,既保護森林植被,又實現菌農增產增收。
新疆棗產業具有顯著的區域特色和市場競爭力,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特色產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總經濟師蔡立新答新華網記者問說,“近年來,新疆圍繞標準化生產、市場化行銷、產加銷一體化發展,積極打造紅棗全產業鏈,努力穩定紅棗市場價格,切實增加農民收入。”今年以來,新疆創建了16個紅棗示範園及若羌縣紅棗示範區,累計完成疏密改造156萬畝,畝均產量可達600-800公斤,畝均收入3000元以上, 帶動約180萬棗農增收。同時,加大紅棗品牌建設。培育紅棗企業200餘家,企業產品品牌100餘個。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