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青年世界報》網站1月6日刊登題為《“汽車奇跡之國”中國》的報導,文章編譯如下:
根據各地的傳言,現在(歐洲)幾乎沒什麼人購買電動汽車了。歐洲媒體,尤其是德國媒體對此感到失望。銷量正在萎縮,許多人抱怨製造商提供的車型過於昂貴。
在“汽車之國”德國,車企巨頭大眾、梅賽德斯-賓士和寶馬儘管受影響程度不同,但都在實施節約或裁員計畫。為開發和製造電動汽車而投資的數十億歐元面臨被取消的風險,而工廠的關閉看起來充其量只是被推遲了。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那裏,汽車產業正在不斷刷新紀錄。
中國似乎實現了把電動汽車作為乘用車主要驅動車型的突破。據估算,這個世界最大汽車市場在2024年生產了超過3000萬輛汽車。這是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計算出來的,他曾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教授,被媒體稱為“汽車教皇”。退休後,杜登赫費爾成立了研究公司,仍被視為頂級專家。
杜登赫費爾認為,中國創下了作為生產基地的歷史紀錄。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擁有像比亞迪這樣的製造商,其產量幾乎相當於所有德國車企產量的總和。2024年第四季度,比亞迪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杜登赫費爾指出,2024年比亞迪混合動力汽車的增長更為強勁。
但中國汽車業並不僅僅在數量上超越了世界其他國家。在展望移動未來時,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其他製造商正在將西方科技公司迄今僅作為行銷理念或原型的東西化為現實——所謂的軟體定義汽車。杜登赫費爾早在2024年初就對媒體表示:“這就是未來的汽車。這意味著未來我們的汽車將配備語音控制系統,還將擁有可以給人們提供娛樂和資訊的智能駕駛艙。來自中國的東西真的很多。”
迄今為止,汽車行業一直是德國工業和出口的核心。但杜登赫費爾在《奧格斯堡彙報》前不久發表的採訪中表示:“未來幾年,德國將在汽車行業損失慘重。”
這位“汽車教皇”指出:“聯邦經濟部長哈貝克向電池工廠提供了大量資金,但同時停止了對電動汽車的支持和資助。”
他的悲觀預測是:“新工廠可能會在波蘭、西班牙、美國或中國出現,但不會再在德國。”
而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制訂關於如何供應能源或重構出行方式的長期計畫。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