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6月18日開幕的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MWC上海2025)上獲悉,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有433款大模型完成備案,上線提供服務。相關部門、業內企業將堅持發展與安全並重,加快前沿技術攻關,促進人工智慧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人工智慧健康有序發展。
作為移動通信行業的盛會,MWC一直被視為行業發展的風向標。今年大會期間,從“動動嘴就能點咖啡”的AI智能體,到可以中英文對話、邊聽邊講的人形機器人,再到可輕鬆調用行業大模型與定制化應用的AI雲電腦,一系列人工智慧領域創新成果集中亮相。
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副主任王京濤在大會期間表示,中國企業研發的大模型近年來取得了許多新的創新突破,在開源、低成本、高效能等方面,對全球人工智慧發展提供了新範式。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以感測器、處理器、記憶體、控制器等物理硬體為“軀體”,以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運動智能為“神經中樞”的矽基生命,即將迎來群體性湧現,催生個性化智能體服務、人機協作生產、分佈式交易等智能經濟新業態,加速產業鏈和價值鏈重塑,點燃經濟增長新引擎。
事實上,5G、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帶動效應正在不斷釋放。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發佈的《中國移動經濟發展2025》預測,到2030年,移動技術及數位化轉型將為中國經濟貢獻2萬億美元,占GDP總量的8.3%。
對於下一步發展,王京濤表示,要凝聚創新發展的合作共識,推動人工智慧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開展聯合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共同推動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應用場景加快拓展。
不少企業也正加快探索。“無論未來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方向和節奏如何變化,高效基礎設施、高效演算法以及應用落地依然是主旋律。”中興通訊首席發展官崔麗稱,企業將進一步以創新為引擎,全力打造“網路、算力、能源”三位一體的智能基座;圍繞數據、演算法和技術融合,多維進化提升智能效益。
中國鐵塔董事長張志勇表示,中國鐵塔致力於打造智能、綠色、安全的新型基礎設施。採用AI等智能化手段,通過平臺和演算法加快推進設備設施的無人巡檢、遠程管理、智能運維,使210萬個點多面廣的站址資源“看得見、管得住、維護好”,並將這種能力應用到鐵路巡線、交通管理、國土監測、電力等多種場景。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