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旺達《新時代》日報記者瓊·姆巴巴齊日前來華參訪,記錄下了這趟穿越中國腹地的文化、美食以及發現之旅:
10月29日,當我們的飛機在北京降落時,我在夜晚清冷空氣中感到一陣激動。這是我第一次來到亞洲。我是訪華的盧旺達記者團成員之一。
我們準備體驗的不僅是著名景點,還有日常生活中的中國文化和傳統之美。從北京的現代化到浙江的鄉村魅力,再到上海的未來主義天際線,我們的旅程將帶來層層發現。
10月30日,在北京的第一天上午,我們首先參觀了《農民日報》的辦公地,這是一份與中國農業淵源深厚的報紙。聽了編輯們講述有關中國農村傳統的故事,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即使在現代化進程中,這種與土地的聯繫依然至關重要。
我很快就明白了一個問題,用英語打招呼很少能得到回應。這倒不是出於冷漠,而僅僅因為語言障礙。最終,我選擇使用基本的漢語辭彙,如“你好”,得到的回應令人感到溫暖,我向他們打招呼,對方報以微笑、點頭,甚至微微鞠躬。
我們繼續旅行,飛往浙江省臺州市。在這裏,繁華的城市景觀讓位於雲霧繚繞的群山和古老的建築。
我們前往臺州市天臺縣塔後村。這個村子位於天臺縣赤城山腳下,旅遊資源豐富。淳樸的鄉村生活很接地氣,空氣清新,帶著一絲雨後潮濕泥土的氣息。
接下來,我們乘車前往以西湖而聞名的杭州市。在西湖這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有寶塔、寺廟和橋樑,看起來就像古畫中的場景。平靜的湖面倒映著藍天和垂柳,吸引遊客放慢腳步,欣賞美景。幾個世紀以來,西湖一直是中國詩人和藝術家的靈感源泉。
一天傍晚,我們遊覽了錢塘江。在這裏,有許多中國家庭、情侶和朋友沿著江岸漫步,欣賞城市燈光在水面上的倒影和輕柔音樂。傍晚的寧靜之美提醒我們,當地人和遊客一樣喜歡這些文化瑰寶,分享著同樣的喜悅。
在整個旅程中,用餐是一場感官冒險。從海鮮、蔬菜到各種肉類,每張餐桌上都擺滿了色澤鮮亮的菜肴,凸顯了新鮮食材和自然風味。我品嘗了鴨肉和各種海鮮,還嘗試了使用筷子(還算成功!)。
當我們在杭州及其他地方旅行時,我注意到乾淨整潔的道路兩旁綠樹成蔭,還有自行車道。騎自行車是這裏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清晨或傍晚,人們騎著自行車上下班或鍛煉身體。
此外,這種生活方式還有益於中國人的健康。中國人將均衡、健康的生活方式放在首位,飲食注重新鮮食材、水果和蔬菜,再加上濃厚的自行車文化,難怪這裏許多人都保持了苗條的身材。
最後,我們來到上海。這座城市的天際線點綴著時尚、現代的高樓大廈,與我們剛剛離開的寧靜風光形成鮮明對比。上海充滿活力,摩天大樓在夜色中熠熠生輝。
這段旅程中最令人難忘的是乘船遊覽黃浦江,在那裏,從歷史悠久的外灘到浦東的現代化摩天大樓,我們欣賞了上海未來主義的天際線。伴隨著輕柔的中國音樂,景色美不勝收。
最後一天(11月5日),我們參加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一個展示全球產品和創新的盛會。進博會的規模和多樣性令人驚歎,凸顯了上海作為全球商業中心的地位。
中國是一個有著豐富層次的國家,每一層都有比上一層更豐富的故事。我們所受到的熱情接待、人們對歷史發自內心的尊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優雅,都給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正如馬克·吐溫所說:“人必須通過旅行來學習。”這次的北京、浙江和上海之旅正是如此,是一次學習和瞭解的機會。
我們的旅程不僅僅包括一系列目的地。這次經歷加深了我對傳統的理解,拓寬了我的視野,讓我回味無窮。中國的景象、聲音和風味讓我記憶猶新,我知道,在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回到中國重新體驗這一切。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