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西安等多地圍繞智慧養老部署工作,旨在推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例如,近日,西安市民政局官網發佈的消息顯示,西安市民政局、財政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推廣應用的通知》提出,“打造智慧養老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鼓勵支持養老服務機構根據需求引進科技助老產品”“按照產品成交價格的30%給予一次性補貼,購買多件產品可累積享受補貼”等措施。
盤古智庫(北京)資訊諮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餘豐慧表示,為養老服務機構引進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提供補貼,能促進養老服務機構提高服務品質和效率,切實提升養老服務的智慧化、資訊化水準,利好智慧養老產業的長遠發展。
智慧養老產品創新不斷
智慧養老產業鏈上游為新一代資訊技術和硬體設備,包括雲計算、晶片等;產業鏈中游是智慧養老產品與服務,包括智能健康監測設備、機器人等;產業鏈下游是需求市場,分為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等。
中國高度重視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經過多年積累,已在這一領域取得顯著成果。
在政策支持方面,2024年1月份,中國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2021年10月份,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畫(2021—2025年)》,為促進新一代資訊技術在健康及養老領域的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提升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的智慧化水準提供了指引。
在市場規模方面,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智慧養老市場規模將達7.21萬億元。
在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方面,養老機器人已在中國國內多地“上崗”。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養老機器人的投入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滿足銀髮群體的養老需求,如健康監測、醫療保健、情感陪護等;對於部分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養老機器人還能輔助行走,提升他們的生活安全性。
養老產業增長空間打開
人口老齡化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中國的基本國情。在養老資源、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傳統養老模式越來越難以滿足銀髮群體的養老需求。與此同時,借助先進技術,智慧養老模式能有效降低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提升養老服務的整體品質,為養老服務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談及智慧養老產業今後的發展方向,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瑩表示,在養老需求日益精細化、個性化、優質化的背景下,智慧養老產業應拓寬養老產品與服務的範圍,進一步將居家養老條件改善、社區養老環境提升、生活便利性增強等內容納入養老範疇。
“在居家養老方面,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方可採用數字孿生技術構建老年活動空間的精確映射,自動識別環境風險,優化家庭適老化改造方案;在社區養老方面,供給方可利用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技術,為老年人提供線上社交服務,豐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吳瑩表示。
受訪專家普遍表示,今後,要以養老需求為導向,加快推廣智慧養老新產品、新模式,比如智能拐杖、養老機器人等,為養老產業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這意味著,業內企業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搶抓生命科學、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的融合發展機遇,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提升養老產品、服務的智慧化水準,不斷提高用戶體驗,為智慧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蓄力。”中國資訊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表示。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