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國產運動品牌在國內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開始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隨著中國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出海”成為中國國產運動品牌尋求突破的新機會點,安踏、李寧等紛紛展開國際化佈局。
中國國產品牌積極出海
近兩年,中國國產運動品牌積極開啟國際化進程。頭部運動品牌安踏加速“出海”戰略實施,2023年開始進入東南亞市場,先後在新加坡、泰國等地落子,並不斷加快門店開設步伐。2024年3月,安踏又大舉進軍美國市場,發售與 NBA球星凱裏·歐文(Kyrie Irving)合作的首款簽名鞋歐文一代(ANTA KAI 1),引發了搶購熱潮。今年,安踏計畫在美國開設多家門店,選址包括洛杉磯比弗利山莊、紐約第五大道等地。
安踏品牌 CEO徐陽表示,安踏一直在做全球化佈局,全球化不是戰略轉型,而是安踏的戰略執行,是長期主義。實際上,早在2005年,安踏創始人丁世忠就提出了“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的目標。如今,安踏正逐漸實現從“中國安踏”向“世界安踏”的轉變。
另一個頭部運動品牌李寧則以間接方式進行海外市場的開拓。去年10月,李寧宣佈聯手具有“出海”經驗的紅杉資本,為進軍海外市場做鋪墊。李寧2024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將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並制定針對海外市場的策略,力求在保持穩健步伐的同時,實現海外市場破局。
此外,中國其他兩大國產運動品牌也正瞄準海外市場。今年1月,361°在馬來西亞吉隆玻開設了海外首家直營店,這也是361°在東南亞市場的重要擴展;與其全球品牌代言人、NBA球星尼古拉·約基奇的互動與合作,更為361°帶來了國際影響力。而對於特步來說,“出海”正成為其未來規劃的一部分。去年8月,特步集團董事局主席兼 CEO丁水波表示,特步開始在東南亞和其他區域實施一系列的整體規劃和安排,特別是在跨境電商方面。
匹克領跑海外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國產運動品牌“出海”潮流背後,早期的“晉江鞋王”匹克已悄然憑藉在海外市場的多年佈局和行銷投入而獲得了領先地位。
實際上,作為中國國產運動品牌,匹克在“內卷”的中國國內運動鞋服市場已然“掉隊”。自2016年在港交所退市後,其營收數據鮮有公開。但從整體市場來看,匹克已被其他品牌超越,在2024年天貓“雙11”大促活動中,運動戶外店鋪成交榜前20名囊括了國內外如耐克(Nike)、斐樂(FILA)、Lululemon(露露樂蒙)、李寧、安踏等諸多品牌,但其中並無匹克的身影。
雖然昔日的“晉江鞋王”已在中國國內市場上不復當年之勢,但匹克憑藉較早佈局在海外市場上佔據了一定的份額。在全球電商平臺亞馬遜發佈的2020年年度銷售數據中,匹克在籃球品類中佔據2.1%的市場份額,位居該品類銷售排行榜第五,位居中國品牌海外市場佔有率之首。
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匹克贊助的“匹克軍團”共斬獲75枚獎牌,這11支由匹克贊助的包括新西蘭、巴西等國家隊組成的“匹克軍團”引起了廣泛關注。而與各國奧會合作,也是匹克國際化佈局的一步“妙招”。
綜合今年以來匹克的一系列動作,可以看到其對海外市場的重視。近日,匹克宣佈與美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續約,進一步鞏固其在美國及國際市場的地位。
今年1月,匹克續約比利時奧會,宣佈雙方將攜手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丹佩佐冬季奧運會、2027年伊斯坦布爾歐運會及2028年洛杉磯夏季奧運會等體育盛會;NBA球星馬利克·蒙克(Malik Monk)也成為匹克籃球代言人。
去年11月,匹克還宣佈成為ANOC國際奧協的全球官方頂級合作夥伴,為國際奧協及72個國家和地區的奧會提供裝備服務,涵蓋2025年到2032年的奧運會、冬奧會和青奧會。諸多合作可以看出,匹克正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顯然這也將為匹克的國際化發展帶來更多優勢。
匹克董事長許景南在日前進行的公開演講中稱,匹克通過與國際賽事的緊密合作,將中國元素融入產品設計,不斷提升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不僅贏得了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更將中國文化推向了世界舞臺。而品牌國際化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途徑。
如今,中國國產運動品牌“出海”成為流行趨勢。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國產品牌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技術創新、國產化策略都至關重要。此外,多元的行銷手段、借助合作與收購等方式,也能讓品牌們在全球市場中站穩腳跟。
來源: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