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正式發佈了由中國牽頭制定的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這項標準依據老年人生理和行為特點,為各類養老機器人的產品審計、製造、測試和認證等提供基準。中國牽頭制定機器人服務銀髮經濟的國際標準,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嵌入全球創新鏈的積極作用,同時也體現了中國為全球“人工智慧即服務”(AIaaS)領域提供公共產品的重要貢獻。
首先,反映出中國在全球創新生態中從跟跑、並行到領跑的技術發力。
這一標準的推出,凸顯在全球智慧經濟領域,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到中國品質、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的中國創新發展與轉變。隨著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加快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不斷提升,中國式現代化所構建的開放普惠創新生態,已開始逐漸顯現更加突出的創新集成力和服務領導力,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農業、智慧醫療等智慧經濟領域,啟動了更加豐富的新型業態。同時,通過深度求索(DeepSeek)開源服務、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等開放式創新,為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公共產品開發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開放融合的創新生態,進一步催生了多元普惠的服務場景,為智能技術驅動的養老創新構建了不斷學習和演進的深度創新集群。
其次,充分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積極服務全球民生的內生增長動力和推動科技向善的普惠創新機制。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50年全球60歲以上人口將達21億,老年人感知、體力及認知功能對技術輔助的需求較為突出。中國牽頭的IEC63310《互聯家庭環境下使用的主動輔助生活機器人性能準則》基於老年人生理和行為特點,結合互聯家庭環境中的實際需求,明確了健康與安全支持、生活輔助、移動性支持、數據管理等功能分類,以及可用性、可靠性、無障礙設計、能耗控制、雜訊水準等技術要求。該項標準對全球智能技術服務現實生活場景,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進一步推動了智能集成體通過感、聯、知、控為銀髮經濟提供更加柔性化、泛在化、普惠化的健康服務。同時,也展現了中國在養老創新領域集成度高、融合性強、交叉面廣的優勢和服務發展趨勢。
再次,促進了智能技術全面服務“大健康型社會”的趨勢,為世界各國在下一輪技術賽道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提升銀髮經濟的社會韌性,提供了重要參考。
在智能技術加快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推動了勞動力要素與數據要素的深度融合。養老機器人的國際標準促進了勞動力要素從中間投入品,向服務知識密集型的最終產品進行轉變,從而通過制度創新激勵了傳統經濟要素在新經濟增長中的價值創造模式轉型升級。基於視覺成像技術的智慧養老社區、基於行為大數據技術的智慧養老作息、基於膳食營養科學的智慧養老飲食等圍繞銀髮經濟的養老服務產品,結合基於下一代網路的救助調度、基於三網融合的遠程就診、基於情感學習的情感關懷等輔助銀髮經濟的技術支持,將為養老機器人在陪伴、護理、康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務。
面向未來的智慧型社會,養老機器人將嵌入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中國式現代化推動的普惠創新和中國牽頭的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將為服務全球銀髮經濟的公共產品提供重要支持。各國可圍繞更加高效、便利、精准的公共服務,進一步加強全球民生合作。同時,結合服務模式和服務業態的創新,充分釋放數智技術對資源配置的優化作用,積極推動銀髮經濟沿著技術創新與人文關懷的共生演進方向發展。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