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李女士將自己使用多年的油車換成了一輛大眾ID.4 CROZZ。問及置換成新能源汽車的原因,她表示:“新能源汽車的充電費相比較燃油車的油費,成本實現了大幅降低,而且現在置換還有一系列的補貼。”
近日,中國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量再創新高。中國商務部發佈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24時,中國汽車報廢更新和置換更新補貼申請均突破200萬份,合計超過400萬份。
據瞭解,在汽車領域,符合條件的購買新能源乘用車可以補貼2萬元,購買燃油乘用車可以補貼1.5萬元。
“今年以來,汽車以舊換新政策頻出,新能源汽車市場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艾文智略首席投資官曹轍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在油電轉換的新時期,新能源汽車實現了迅猛增長,多家車企宣佈交付破紀錄。其中,小米汽車再度刷新了交付目標;傳統車企中跑出了極狐阿爾法、奔騰小馬等亮眼的新能源車型;更多的品牌正在不斷推陳出新,釋放優惠,準備年底“沖關”,角逐全年銷冠。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預計,隨著政策效應持續顯現,疊加車企及經銷商年底衝量,汽車消費需求將持續釋放,預計12月份汽車市場將保持向上走勢。鑒於以舊換新政策加碼後提振效果顯著,他建議明年繼續延續相關政策,並儘早發佈實施細則,擴大政策宣傳面。
造車新勢力“漲”聲一片
近日,開網約車的王先生入手了一輛新能源汽車,他表示:“以前油車跑300公里的油費大約是200元,同等條件下,新能源汽車的充電費大約是60元,成本節省了不少,所以很多網約車司機都會選擇新能源汽車來載客。”
事實上,選擇新能源汽車的車主不在少數。數據顯示,1—10 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977.9萬輛和 9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33%和 33.9%。
在新能源市場整體上升的背景下,不少車企迎來了不俗的銷售成績。近日,理想汽車公佈了2024年11月交付數據。11月,理想汽車交付新車4.87萬輛,同比增長18.8%。截至11月30日,理想汽車2024年共交付44.2萬輛,歷史累計交付量為107.54萬輛。
時值年末,理想汽車正在全力以赴沖銷量,一向優惠較少的理想汽車也推出了促銷政策。11月29日,理想汽車宣佈,即日起至今年12月31日,購買理想汽車用戶,可享受3年0息金融方案。
同時,在今年“出世”的小米汽車也取得了佳績。數據顯示,小米SU7自今年4月初開啟交付以來,4月、5月交付量分別為7058輛、8630輛,6月至9月交付量均超過1萬輛,10月至11月的月交付量在2萬輛以上。對此,小米汽車再度刷新了交付目標,由10萬輛調整至13萬輛。
有業內人士分析,由於小米汽車的出現讓不少消費者開始關注到新能源汽車市場,但同時小米汽車因產能有限,也讓不少其他新能源車企贏得了市場關注度。
據瞭解,由於小米汽車剛推出時鎖單量超過預期,雷軍曾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如果用戶實在著急購車,中國國內新能源汽車都不錯,比如,智界S7、蔚來ET5、小鵬P7系列等,大家也可以考慮選購。”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熱度持續升溫,11月,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也迎來了銷量高峰。蔚來品牌11月交付新車15493臺,同比增長27.16%;小鵬回歸第一梯隊,銷量首破3萬輛;零跑月銷則首破4萬輛。
傳統車企頻出“黑馬”
此前不溫不火的北汽極狐在今年迎來了爆發,極狐阿爾法更是成為純電市場中一匹崛起的“黑馬”。
自7月起,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月度滲透率連續突破50%,已經成為市場主流。在此背景下,緊扣用戶需求的北汽極狐一路上揚,從2月銷量不足千輛到6月突破8000輛,再到8月起連續破萬,如今已連續四個月穩居萬輛以上。
一位北汽極狐的銷售人員表:“北汽極狐阿爾法現在賣得比較紅火,預訂之後一個月才能到車。優惠3.2萬元之後,阿爾法T5特別好賣,因為續航長,價格低,還搭載了自動駕駛系統的車型緊緊扣住了當前用戶的需求。”
數據顯示,北汽極狐11月銷量為1.1萬輛;1—11月銷量為6.9萬輛,同比增長213.4%。具體來看,11月極狐新阿爾法T5銷量為4310輛,環比增長4.7%,銷量創新高;阿爾法S5銷量為4459輛,環比增長29.7%;考拉S銷量為2126輛。
同樣在今年漲勢迅猛的還有一汽奔騰小馬。奔騰小馬自今年5月上市以來,便以其獨特的3門4座兩廂車設計贏得了市場的青睞。在微型電動車小馬的帶動下,一汽奔騰整體漲勢喜人。
在11月,一汽奔騰共計售出1.7萬輛汽車,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了36%的顯著增長。尤其奔騰小馬已經連續三個月銷量突破萬輛大關,成為品牌銷量的重要支柱。
從全年銷量來看,截至11月底,一汽奔騰累計銷售新車13.3萬輛,同比增長29%。在這一成績中,新能源車型的表現尤為亮眼,銷量達到了7萬輛,占比高達53%,彰顯了品牌在新能源市場的強勁競爭力。
數據表明,小型車中的A00級微型車近期銷量持續上升,僅10月中國國內純電微型車市場零售銷量便突破10萬輛,達到10.4萬輛,同比大幅增長63.8%。
“兩頭翹、中間平是近期新車市場的特徵。”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以舊換新推動車市整體向好,尤其是高、低兩端兩大細分市場增長較快。除了經濟型車的銷量增長,在各級以舊換新政策包括地方置換更新政策支持下,中大型車銷量也大幅增長,凸顯政策支持和消費升級疊加的效果。
同樣受到關注的還有長城汽車。數據顯示,長城汽車前11個月銷量為109.8萬輛,同比下滑1.81%,但在銷量結構與品質上卻持續向好。從已發佈的財報看,今年第三季度,長城汽車營業收入為508.25億元,同比和環比均實現增長;歸母淨利潤為33.50億元,連續三個季度歸母淨利潤突破30億元。
不僅是長城汽車,其他傳統車企也在頻頻發力。今年前11個月,比亞迪完成375.73萬輛的銷量,已超額完成目標。奇瑞集團在今年成功登榜世界500強,企業發展屢攀高峰,在新能源、燃油車、海外出口、中國國內市場“四賽道”全面增長。進入下半年,長安新能源開始強勢發力,從10月銷量首破8萬輛,到11月銷量躍升至10萬輛以上。
以舊換新迸發消費活力
李先生表示:“現在身邊有不少朋友都在頻繁更換新能源汽車。因為現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以及技術都在不斷地更新,就和電子產品一樣,需要常換常新。”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新能源汽車的特殊屬性也加速了消費迭代的態勢。“新能源汽車如果使用時間太久,保值率也會越來越低,一般而言,就算一輛剛買的新能源汽車開出店門,二手賣至少也得虧幾萬元左右,還不如趁著有新車推出的時候趕緊置換。”
據瞭解,不少車主越來越青睞自主品牌。事實上,今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占比較高,表明了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正在迅速崛起。
數據顯示,今年10月,自主品牌零售148萬輛,同比增長32%,環比增長11%,市場份額為65.7%,同比增長10.1個百分點。同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57萬輛,同比下降17%。
“現在汽車市場已經逐漸被自主品牌佔據了風頭。目前來諮詢新車的人都會詢問有沒有智能化相關配置。在此情況之下,不少合資品牌也不斷推出優惠政策來吸引消費者。”一位合資品牌的銷售人員表示。
自主車企在市場上強勢發展,合資車企的份額難免受影響。但是面對自主新能源車的衝擊,部分傳統合資企業已經在戰略調整中找准了自己的節拍,快速跟上產業轉型發展的步伐。其中,一汽豐田11月銷售90037輛,同比增長38%,環比增長18%,創本年度及歷史11月銷量“雙最高”。
另一邊的上汽大眾,11月ID.家族交付新車1.44萬輛。據悉,自2021年年底上市以來,上汽大眾ID.3車型累計銷量已突破20萬輛。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分析,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推動和各地補貼政策的有效落實,尤其是置換政策和報廢更新政策的補貼鼓勵,加之車企及經銷商全力衝刺年度銷售目標,“雙11”購物節的促銷活動和廣州車展的成功舉行,共同為11月的汽車市場注入了強勁活力,推動車市銷量走高。
不過明年是否還有汽車相關補貼政策,成為當下行業關注的焦點。日前,中國商務部消費促進司二級調研員宋英傑在2024汽車金融產業峰會上透露,為穩定市場預期,中國商務部將在繼續落實已出臺的補貼政策和系列配套支持政策的基礎上,提前謀劃明年的汽車以舊換新接續政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期在多個公開場合呼籲,儘快出臺明年汽車以舊換新接檔政策。
來源: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