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恐龍的瞭解有多少?”“恐龍會生病嗎?”10月26日,在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的“恐龍帝國”展廳,來自北京的遊客汪宇帶著剛上小學的兒子正通過展廳內配置的電子設備獲取有關恐龍的知識。
自今年1月對公眾開放以來,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已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一躍成為保定熱門打卡地,不少外地遊客專程趕來參觀。
“這個館太火爆了,剛開館的時候我就想帶孩子來參觀,但是當時根本預約不上,這不搶到票以後就趕緊帶孩子過來了。”汪宇說,他們一大早就從北京趕過來了,一圈逛下來覺得特別震撼,沒想到這裏彙聚了這麼多珍貴的恐龍化石,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總建築面積約7.3萬平方米,是一座以古生物化石為載體,系統普及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古人類學以及進化論知識的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整個場館設置了地球脈動、遠古海洋、恐龍帝國、哺乳新生、滅絕之殤5個主題展廳,以“自然·生命·人”為展覽主題,從浩瀚宇宙的演化、美麗星球的起源、多樣地貌的塑造等,讓遊客漫步其中,領略自然的奇妙,探訪不同生態環境下棲息的生物是如何演化來的。
走進展廳,率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大的3D地球儀。“太神奇了,從中能直觀地看到地殼如何運動,才形成了現在的陸地和海洋格局。”不少遊客站在地球儀前,嘖嘖稱奇。數十億年的地球板塊運動濃縮在眼前,讓人震撼之餘不由得讚歎大自然的神秘力量。
漫步館內,從已知時代最早的完整有頜魚類奇跡秀山魚,到擁有世界上最長脖子的中加馬門溪龍,再到世界唯一的中華猛龍骨架標本……約6000件展品讓人目不暇接,其中許多標本都是罕見的珍品,令人驚歎。
博物館向遊客呈現了地球億萬年的歷史記憶,更體現了前沿的科研成果。
“這具恐龍化石太震撼了!”“霸氣極了!”在堪稱鎮館之寶的中華猛龍骨架標本前,遊客發出讚歎。
“這具中華猛龍骨架標本整體長約7.6米,高度接近3米,可以說保存得相當完整。中華猛龍生活在侏羅紀中晚期,距今約1.66億至1.57億年。”該館講解員黃一欽介紹,由於當年化石所在圍岩非常堅硬,科學家們經過兩個野外季的努力,才最終把它修復出來。
從宇宙大爆炸,到最初生命的誕生,再到如今我們生活的繽紛世界,遊客在館內可盡情探索億萬年來生命的演化與地質變遷的恢宏歷史。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古老的故事,引領遊客穿越時空,體驗生命演化的壯美。
整個博物館巨大的空間,將古生物標本進行了多視角展示。“恐龍帝國”展廳內,長約35米的中加馬門溪龍骨架模型舒展身軀,展廳上空懸吊著滄龍、蛇頸龍,還有翱翔的翼龍……壯觀生動的場景,讓人們仿佛回到了遠古時期。“走”出庫房的化石,在這裏“活”起來、“轉”起來、“動”起來。
豐富的展品配上三維動態模型、VR體驗及互動裝置,以多媒體影像、場景復原技術等科技賦能,將古生物形態與數位化結合起來,給遊客帶來了全新的觀覽體驗。
“這具恐龍化石復原後,原來是長這樣的。”在恐龍展廳,遊客林輝正在操作一臺電子掃描器器,只要按動螢幕上的方向鍵,儀器就會左右滑動並對面前的恐龍化石進行掃描,不多時螢幕上便會顯現出復原後的完整恐龍,高冷的化石瞬間就在林輝面前“活”了起來。
科普性觀展和趣味性體驗,是不少遊客對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的第一印象。除了這些,館內還有各種類型的研學活動可供遊客選擇。比如,每兩週一期的科學公益講堂,邀請業內專家開展精彩的科普講座;“我在保定修化石”研學活動,小朋友可以在專業人員指導下瞭解化石修復方法,還可以親自動手體驗;做“恐龍守夜人”,體驗博物館奇妙夜……
除了日常參觀展覽,每到各種假日,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還會推出相應的活動來豐富遊客的參觀體驗。今年中秋假期,該館就推出了“中秋‘探月’計畫”社教活動,帶給小朋友們一場充滿趣味的DIY中秋花草燈製作。而在國慶假期,該館則推出了更多好玩有趣的活動,包括“探秘中華恐龍”“恐龍藝術家”“誰的腳印”等社教活動,以及帶領大家揭開恐龍神秘面紗的《我們是如何將“恐龍”復活的》《巨龍成長記》等科學公益講堂,整個國慶假期,該館參觀人數達6萬人次,每一位前來的遊客都在這裏體驗了一場跨越億萬年的探險。
據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館長金海月介紹,該館不僅保留了傳統的教育和研究功能,還借助先進科技手段賦予這些古老化石新的生命力,將這些億萬年前的地球“居民”呈現在遊客面前,打造沉浸式參觀體驗。“創新的技術手段,讓古生物學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在這裏,每一件展品的背後都蘊含著科技與文化的雙重價值。”金海月說,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該館還將繼續探索未知的邊界,引領公眾走向更加廣闊的自然世界。
來源:河北新聞網 中國青年網